97无码免费古代_中文字幕亚洲欧美专区_超碰97人人看_亚洲人成在线电影播放天堂色

您當前的位置 :首頁 > 社會 > 大眾評論
投稿

“礦坑”到底該怎么讀、怎么寫?——“礦坑”發(fā)音和字形考證

2020-01-27 23:52:13 來源:今日報道網(wǎng) 作者:孟凡曉 點擊圖片瀏覽下一頁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一)讀音篇

 
    山東省臨沂蘭陵縣有個礦坑鎮(zhèn),該鎮(zhèn)的駐地叫礦坑村。
 
    如今我到這個鎮(zhèn)工作已經(jīng)兩年了,經(jīng)常遇到別人問我們鎮(zhèn)名怎么讀。說老實話,我也說不清來龍去脈,總覺得自己不稱職,所以今天下定決心要考證一番。
 
   “礦坑”,多數(shù)外人不明就里,當然是讀成“kuàng  kēng”,但是我們本地人是讀作“gǒng kēng”的。這是為什么呢?
 
    據(jù)一些老同事說,電腦普及以前,我們是寫作“钅廣  坑”的,后來用了電腦,打不出這個字,于是就用“礦坑”來替代。
 
   那么,“钅廣”到底是個什么字?發(fā)什么音?又是什么意思?
 
   好像沒人有能說清,手上也沒有史志可考,附近的老人們也是對此一無所知。
 
   《新華字典》里是沒有這個字的,《康熙字典》里也沒有,《廣韻》和《說文解字》也都沒有。由于“礦”是“礦”的簡體字,那么“钅廣”會不會是“鑛”的簡體字呢?
 
    查閱了下《簡化字總表》,沒有查到,但是《康熙字典》里可以查到“鑛”字。解釋道“鑛,鐵也。又金璞也。”意思是說“鑛”就是鐵。“金璞”是什么?“璞”,未雕琢也,所以“金璞”應當是尚未提煉的金屬礦石。
 
    無論是“鑛”還是“礦”,《康熙字典》的注音都是“古猛切”。這是古人的一種注音方法,即反切法,兩字配合起來切出一個漢字的讀音,分反切上字,反切下字和被切字。黃侃在《音略》中云:“反切之理,上字定其聲理,不論其為何韻,下字定其韻律,不論其為何聲。”
 
   “古猛切”的發(fā)音是近似“gong”的。
 
    另外,在粵語中,“礦”讀作“gwong”,也近似“gǒng”,而坑則讀作“kang”。我們知道,歷代多年的戰(zhàn)亂導致人口大遷徙,許多中原人遷往了南方,粵語發(fā)音其實更接近中古甚至是上古漢語的發(fā)音。
 
    所以,在唐朝前后時期,“鑛”和“礦(礦)”有著相同的發(fā)音,讀作“gong”,時至今天粵語里和客家話里還是這樣讀。在今天的北方地區(qū),“礦”才讀作了“kuàng”。怎么演變的呢?這是一個復雜的問題,這里就不再探討。
 
   《康熙字典》說,金玉未成器曰“礦”,又同“磺”。《說文解字》里把“磺”解釋成“銅鐵樸石也”,總體來說“礦(礦)”應該就是銅鐵礦石一類的東西了。
 
    那么我們礦坑鎮(zhèn)礦坑村有沒有鐵礦石呢?當然是有的,時至今日,礦坑村西北角還有很多大坑,都是由采礦形成的。
 
    據(jù)村民講,坑周圍出產(chǎn)鐵礦、雞窩煤、煤矸石、鋁礬土等,因已開采枯竭,只遺留下了廢棄的大坑。筆者曾親自前往考察,發(fā)現(xiàn)地表和坑底有許多風化碎石和積土,多數(shù)為深紅色,不知是否因含鐵所致。
 
    采礦始于何時,采什么礦,也無史料可考,至于地下是否還有礦,也沒有組織過勘探。筆者猜測,這應該是蘭陵縣蘭陵鎮(zhèn)、新興鎮(zhèn)、尚巖鎮(zhèn)礦脈的延伸,理應還有勘探的必要。
 
    我們已經(jīng)無法確定“礦坑”確切由來了,這不重要,重要的是今天我們正在建設(shè)一個“富裕美麗”的新礦坑。無論是叫“钅廣 坑”還是叫“礦坑”,無論是讀“gong keng”還是讀“kuang keng”,這里都是一個好地方。樸實勤勞的人民在黨委政府的帶領(lǐng)下,必能實施好鄉(xiāng)村振興戰(zhàn)略,共同奔向小康生活。
 
    說個題外話:搜索百度百科發(fā)現(xiàn),濟南市市中區(qū)十六里河鎮(zhèn)政府東南10公里有個叫村叫“钅廣村(gong cun)”。詞條解釋說,钅廣,舊讀gong,簡化漢字后,該字取消,村名標為礦村(地圖標注均為礦村),但依照傳統(tǒng)依舊讀gong。
 
    看來我們礦坑村還有個小伙伴哩!(2018年8月)
 
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        (二)字形篇
 
     2018年筆者就礦坑的發(fā)音進行了考證,得出按照古音“礦”就應該讀gong的結(jié)論。
 
     2019年春天,在蘭陵文化研究方面比較資深的穆振昂老師告訴我,他讀到一本書,書里面將“礦坑”寫作“鑛硜”。眾所周知,礦是“鑛”的同體字的簡化,那么“坑”顯然不是“硜”的簡化字,“硜”的簡化字是“硁”,讀音也是“keng”。
 
    穆老師提到的這本書叫《山東軍興紀略》。該書先是管晏編輯,湖南善化張曜定稿,后來北京大興人張曜任山東巡撫時纂訂。以后此書有些版本遂不著撰人姓名。該書記述太平軍、捻軍在山東的活動,當?shù)胤、教軍等起義,以及咸豐、同治年間清政府用兵山東始末。書中分十目五十篇,十目為:粵匪,皖匪,土匪,邱莘教匪,降眾,鄉(xiāng)縣教匪,幅匪,淄川匪,黃崖匪,團匪。
 
    從該書中我們看到,在同一頁提到了仲村和朱留屯以及薛南,仲村就是今天南邊的大仲村鎮(zhèn),朱留屯應該就是朱柳屯,薛南就是現(xiàn)在的薛南村。據(jù)老人說,朱柳屯以前有屯兵,由此得知,“朱留屯”更說得過去,可能是“駐留屯”的諧音,也有可能是“姓朱的將領(lǐng)留在這里屯兵”。所以,這本書里記載的名字還是比較可靠的,礦坑應為“鑛硜”十有八九是對的。
 
    在《康熙字典里》,硜,口莖切,下平13耕,kēng,梗開二平耕溪;【廣韻】口莖切【集韻】丘耕切【韻會】【正韻】丘庚切,石聲;【史記·樂書】石聲硜硜以立別。
 
    也就是說,鑛是鐵石,硜是石頭發(fā)出的聲音,“礦坑”本來是指有能發(fā)出“硁硁”聲的礦石的地方。
 
    這個地方有沒有能發(fā)出“硁硁”聲的礦石呢?經(jīng)過筆者近三年的地質(zhì)考察,發(fā)現(xiàn)除了鐵礦石,礦坑村附近的石塘里挖出的石頭,質(zhì)地堅硬、色彩艷麗,敲起來確實是“硁硁”之聲,如同會唱歌石頭。
 
    這個地方很美麗,這個地方的石頭會“唱歌”,本來是“鑛硜”,現(xiàn)在成了“礦坑”,兩個字錯了倆,看來“礦坑”確實是被坑了。2019年4月)
責任編輯: 王寧
版權(quán)聲明:
·凡注明來源為“今日報道網(wǎng)”的所有文字、圖片、音視頻、美術(shù)設(shè)計和程序等作品,版權(quán)均屬今日報道網(wǎng)所有。未經(jīng)本網(wǎng)書面授權(quán),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、轉(zhuǎn)載或建立鏡像。
·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,均轉(zhuǎn)載自其它媒體,轉(zhuǎn)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(wǎng)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
不良信息舉報信箱 網(wǎng)上投稿
關(guān)于本站 | 廣告服務 | 免責申明 | 招聘信息 | 聯(lián)系我們
今日報道網(wǎng) 版權(quán)所有 Copyright(C)2005-2016 魯ICP備16043527號-1

魯公網(wǎng)安備 37010402000660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