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月13日,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陳圩林場水杉林下數千只生態(tài)鵝在四處覓食。白鵝點點似珍珠灑落林間,鮮紅的水杉林與白色的鵝群相映生輝,美不勝收。中新社發(fā) 張連華 攝
看天下
圖片來源:NASA官網
●美國航天局12日宣布,探測器“奧西里斯-REx”項目團隊已選定小行星貝努上一處名為“夜鶯”的地點作為采樣點,預計相關樣本可以幫助研究人員深入了解這顆小行星的形成歷史。奧西里斯-REx是美國第一個小行星采樣探測器,于2016年發(fā)射。
圖片為《科學報告》官網截圖
●英國自然科研旗下《科學報告》雜志近日公開一項生物學研究,報告了一種利用基因標記來準確估算不同脊椎動物物種壽命的模型。這個“壽命時鐘”篩選出了CpG位點(DNA上的短片段,其密度與壽命相關)的42個特定基因,從而預測某脊椎動物物種成員可能擁有多長的壽命。
新發(fā)現
圖片來源:Pixabay網站
●近日我國科學家的一項最新研究,發(fā)現了精子發(fā)育過程中蛋白質翻譯激活的重要機制,而打開精子細胞“倉庫”的一把關鍵“鑰匙”,是一種名為“eIF3f”的真核生物翻譯起始因子。此研究可以促進人們對精子形成生物學過程的認識和了解,并將為相關男性不育癥的早期分子診斷及臨床治療,提供理論依據和方法策略。
圖片來源:視覺中國
●香港城市大學日前公布,該校的研究團隊發(fā)現模式記憶訓練可促進大腦髓鞘發(fā)育和再生,或有助治療老年退化、重度抑郁和阿爾茲海默癥等疾病引發(fā)的中樞髓鞘病,并改善認知功能。這是科研人員首次發(fā)現髓鞘在高級認知記憶中的重要角色,以及其在神經網絡同步所發(fā)揮的作用。
消息站
截至12月11日,各國今年火箭發(fā)射次數。圖片來源:澎湃新聞
●根據Space Launch Report公布的數據,截至12月11日,2019年中國已進行31次火箭入軌發(fā)射,其中29次成功將衛(wèi)星送上預定軌道。今年以來成功發(fā)射入軌的國家中,俄羅斯完成22次發(fā)射任務,美國完成19次發(fā)射任務,因此今年中國火箭發(fā)射數量有望再度登頂全球第一。
圖片來源:nature index
●根據英國《自然》雜志近日發(fā)表的評估,中國在2019年首次成為“化學第一大國”,把美國擠到第二位。中國的“自然指數”為6183.75,同比增長了17.9%,超過日本、韓國和印度這三個亞洲鄰國相加之和。
大觀園
圖片來源:浙江之聲
●據@浙江之聲 12月14日消息,浙江省8只冷凍胚胎湖羊順利當上了“爸爸媽媽”,標志著我國首批長期冷凍胚胎復蘇繁育試驗取得圓滿成功。據浙江省畜牧總站介紹,遺傳物質長期低溫保存技術對特有畜禽品種特別是珍貴、稀有、瀕危的畜禽品種的保種具有深遠意義。
圖片拍攝:瑞安·米勒(Ryan Miller)
●海帶是日本料理的重要食材,但近年來日本海帶卻大幅減產。研究人員指出,全球氣候變暖導致北海道南部和東部海域海水溫度升高,改變了原本適宜海帶生長的最佳環(huán)境。有預測顯示,本世紀中葉海帶可能從日本海域全面消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