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這2178個墓穴用的都是上等的大理石材質,埋在地下一百年也爛不了。墓穴兩側用大理石鑲嵌顯得華麗高貴,一排又一排,橫豎成行。用灑金柏點綴的綠化苗木,翠綠金邊郁郁蔥蔥,格外引人注目”。
“這就地搬遷的墳墓直接入住公益性公墓,縣民政局還免費提供骨灰盒,事主家庭不用花一分錢就進入公墓。這是天大的好事!目前,整個郯城縣新死亡的人員,從遺體運輸費、火化費、骨灰盒費,包括覆蓋骨灰盒的紅布費,最后進入公墓安葬費,全部由政府財政負擔。我們一定支持殯葬改革,徹底革除農村陋習。”
日前,郯城縣馬頭鎮(zhèn)馬南社區(qū)大坊村支部書記朱昌林,在全鎮(zhèn)基層村支部書記“職業(yè)化”流動現場會的馬南社區(qū)公益性公墓現場,向前來參觀學習的支部書記介紹了工作情況。
“俺家里有7個老祖墳頭的搬遷任務,我是第一個積極相應將老祖墳搬遷到了新建的公益性公墓的。瞧,新建的公益性公墓比過去亂草窩墳墓強多了。看上去也順眼,出行也方便。關鍵這地勢選的好,即有水又有路,大理石的材質又好,綠化更是沒說的。還專門設置了焚燒池,配備了專職公墓管理員,F在大伙都爭著往把自家零散亂埋的“墳頭”搬遷到公墓林里來,誰不先搬遷就怕選不到好地方。郯城縣馬頭鎮(zhèn)馬南社區(qū)大坊村紅白理事會副會長朱會禮搭上了話搶著說。
“按照今年年底郯城縣公益性公墓全覆蓋的要求,馬南社區(qū)在大坊村老墓地規(guī)劃設計了公益性公墓,北面建成后南邊的189座老墳墓需搬遷。這樣才能節(jié)省土地擴大建設規(guī)模。開始我們社區(qū)、村干部感到人心向背,世事難料,人心難測。誰知這不公墓還沒有完全建好,群眾都爭著搬遷墳墓,有的還想把新建的公墓穴給‘護下來’”。山東省郯城縣馬頭鎮(zhèn)馬南社區(qū)書記張海濱笑著向記者介紹道。
“群眾力量大于天”。馬南社區(qū)公益性公墓的建設與使用得到群眾的支持,大家是心往一處想,勁往一處使。僅用六天的時間,大坊村村民就搬遷189座墳墓入住公益性公墓,真是了不起!”
“窮不起墳,富不起骨。”這不年不節(jié),大坊村搬遷189座墳的動力在哪?主要是村干部盡心盡責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;群眾思想工作做得細做得扎實,農民群眾獲得感強、認可度高,大家團結一致,人心齊泰山移。
今年5月份,郯城縣出臺了《關于進一步加快公益性公墓建設推進殯葬改革的實施方案》、《郯城縣公益性公墓管理使用辦法》、《2019年度殯葬改革工作考核方案》等一系列政策,郯城縣馬頭鎮(zhèn)馬南社區(qū)高度重視加快公益性公墓建設推進殯葬改革工作,抓住有利時機積極對10個村街主職干部召開會議統(tǒng)一思想形成“合力”。社區(qū)包村街干部深入農戶進行調研,村街干部主動努力配合,征求群眾意見的基礎上,積極采納和征求村街社區(qū)“老黨員”、“老干部”、“老族長”和紅白理事會成員的意見和建議,讓他們參與公益性公墓建設全過程,在原則上不打破“老公墓林”格局下,就近規(guī)劃設計和改造公益性公墓新址,得到了眾多喪事事主和農民群眾認可。這樣科學規(guī)劃,一是較好地節(jié)約了土地。二是不破壞原有的“風水”。三是新死亡的愿意去這“好地方”。同時,堅持開好“五個會”,實行“五統(tǒng)一”標準,村黨員干部帶頭的措施,促進了搬遷墳頭工作的開展。開好“五個會”,即:召開村支兩委會、黨員干部會進行統(tǒng)一思想,積極帶頭遷墳。召開村民代表會、姓氏族長會議得到他們的理解支持。召開紅白理事成員會授領工作任務,研究具體遷墳辦法。實行“五統(tǒng)一”,即:統(tǒng)一時間段搬遷,統(tǒng)一使用標準骨灰盒,統(tǒng)一由紅白理事會挖掘,統(tǒng)一安葬佩戴胸花,統(tǒng)一篆刻臥碑碑文。這樣在黨員干部率先垂范帶頭引領下,紅白理事成員全程參與下,大家一呼百應,不到一周就將189個墳頭順利遷入社區(qū)公墓。目前,以有新入住逝者9名,讓逝者家庭的確省下了不少開支,徹底減輕了農民群眾的負擔。
“縣里鎮(zhèn)里和社區(qū)做的這些移風易俗、喪事簡辦工作,歸根結底都是替農民群眾省錢,為人民群眾著想,大家心里都很明白,也都支持和擁護。”馬頭鎮(zhèn)大坊村老支部書記朱思文說:現在村里嚴格按照一律火化不使用大棺木,一律從簡不搭臺唱戲,除直系親屬一律不披麻戴孝帶胸花,一律不擺宴席大操大辦吃大鍋菜,一律使用5至7個紙花圈或電子花圈,一律用音箱奏哀樂代替吹鼓手“六個一律”的標準執(zhí)行。這樣仔細算一算一個殯事就能省一兩萬元,你說實行喪事簡辦政策好不好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