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倍晉三本月底訪華,正值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
在12號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,外交部發(fā)言人陸慷宣布,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將于10月25號至27號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。陸慷表示,日本是中國重要近鄰。在雙方共同努力下,中日關系改善勢頭持續(xù)加強。此訪是日本首相時隔7年正式訪華,正值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重要節(jié)點。對于日本首相安倍次訪的有關安排,陸慷介紹說:“訪問期間,中國領導人將同安倍首相舉行會見會談,就改善發(fā)展中日關系及雙方共同關心的國際和地區(qū)問題交換意見。雙方還將舉行紀念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招待會和首屆中日第三方市場合作官民論壇”。
外交部發(fā)言人陸慷表示,一段時間以來,中日之間高層交往和各領域交流日益增多。
專家:中日兩國關系改善已經“水到渠成”
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、研究員阮宗澤接受中國之聲采訪時表示,中日兩國之間關系的改善已經“水到渠成”,中日兩國加強友好互惠關系是“人心所向”,中日關系回歸正軌對兩國人民都有利。
阮宗澤表示,中日在歷史上雙方的友好合作還是占主流,雖然近期以來雙方存在一些分歧,但是現(xiàn)在雙方達成一個共識:就是要建設性地管控這些分歧,不要讓這些分歧綁架中日關系。所以在這種情況下,我覺得雙方能夠推進互惠友好合作,也是適應了時代需要。
中國的成功發(fā)展使日本不得不轉變對華政策
中國社科院日本所前所長高洪告訴中國之聲,今年5月份李克強總理成功訪問日本,此次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進行“回訪”,是內外因素共同促進的結果。
高洪詳細說到,第一,中國的成功發(fā)展使得日本不得不轉變對華政策,因為隨著我們逐步接近世界舞臺中心,對于積極引領甚至是把控中日關系有了更強能力;第二,從日本自身發(fā)展來說,他們也認識到和中國對抗沒有任何好處。反過來說和中國結伴而行,利用中國發(fā)展可以為自身發(fā)展建設帶來好的新機遇;第三,就是全球格局的變化,F(xiàn)在國際局勢動蕩,有很多不確定性,使得兩國在全球范圍內的大國博弈中,有了新的對話溝通的必要。
阮宗澤向中國之聲表示,在目前的國際局勢下,中日兩國加強對話溝通的確很有必要。一批新興經濟體國家和發(fā)展中國家的崛起,讓世界朝多極化發(fā)展,這是不可阻擋不可逆的潮流。另一方面一些國家在大搞保護主義、單邊主義,這是對當前國際體系、國家之前關系的嚴重沖擊。對中日兩國來講,在這樣的背景下兩國加強協(xié)調合作就顯得更加緊迫,因為中日兩國都相信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是符合兩國利益和時代發(fā)展的。
安倍訪華有可能成為中日關系改善“新路標”
外交部發(fā)言人陸慷表示,中日作為世界主要經濟體,深化經貿合作不僅符合彼此利益,也有利于全球經濟和貿易發(fā)展。希望雙方發(fā)揮互補優(yōu)勢,拓展在貿易投資、財政金融、創(chuàng)新和高技術等領域合作,共同開拓第三方市場,共同維護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體制,維護開放型世界經濟。
高洪分析,陸慷在記者會上兩次提到“第三方市場”,也是希望日方能夠積極參與“一帶一路”倡議,在其他國家地區(qū)開展合作投資開發(fā)。在政治互信背景下,雙方互補各自優(yōu)勢,形成合力對第三方實施開發(fā)建設,既有利于第三方投資建設的成功,也使得中日雙方減少損耗。這是一個標志著兩國關系越出雙邊范圍,在更廣闊的利益上開展合作、尋求合作空間新的戰(zhàn)略步驟。
在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,陸慷表示,中方希望,安倍首相此訪能夠有助于提升兩國政治互信,深化兩國各領域務實交流合作,推動中日關系在重回正軌基礎上取得新的發(fā)展。
在接受中國之聲采訪時,高洪認為,此次安倍晉三訪華,可以看做兩國關系改善的一個“路標”。高洪對此總結到,作為兩國關系,整個政府間的高層對話交往,其實本身就是一種成績。所以我們也可以把它看做中日關系改善的一個新的路標,當然我們也期待兩國關系行穩(wěn)致遠。(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