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頭被漁網意外捕獲的小頭鼠海豚(學名:Phocoena sinus)。這種鼠海豚生活在墨西哥的加利福尼亞灣,由于漁業(yè)活動的發(fā)展,它們有時會被無意中捕獲并殺死。據(jù)估計,它們現(xiàn)在的數(shù)量只有大約200條。如果能夠有效地降低誤捕事件的發(fā)生,它們或許能夠在大洋里再度活躍。

一頭年幼的遠東豹(學名:Panthera pardus orientalis),世界上最稀少的貓科動物之一。它們曾廣泛分布于俄羅斯遠東地區(qū)和中國東北的森林中,而現(xiàn)在只有大概30只個體存活。盡管數(shù)量稀少,但依然有偷獵者為了獲得它們精美的外皮而鋌而走險。對遠東豹不利的另一個問題是:它們的主要食物如鹿、兔子等,同時也是當?shù)鼐用竦墨C物,這使它們的數(shù)量很難增長。值得慶幸的是,俄羅斯在2012年設立了面積達263046公頃的遠東豹國家保護區(qū),這或許能給它們一次重現(xiàn)生機的機會。

在“凄涼動物俱樂部”中最廣為人知的莫過于最后一只平塔島象龜“孤獨喬治”(學名:Chelonoidis nigra abingdonii)。2012年6月24日,加拉巴戈斯國家公園發(fā)表聲明,宣布“孤獨喬治”的死亡。這只年齡可能超過一百歲的象龜經歷了漫長而孤獨的一生,科學家?guī)椭c其他象龜交配的嘗試進行了數(shù)十年都未成功。

倫敦動物園發(fā)布了一份動物版的“征婚廣告”,廣告的主角是兩條雄性曼加拉哈拉慈鯛(學名:Mangarahara cichlid)。這種魚已經十分稀少,被認為在野外已經滅絕。如果這兩條雄魚,以及柏林動物園的另一條雄魚不能盡快找到配偶的話,該物種很可能就將滅絕。許多生物也會遇到同樣的問題,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們的棲息地十分局限,是當?shù)氐奶赜形锓N。另一方面,人類的捕殺、偷獵以及棲息地破壞等也會提高滅絕的風險。

曾經在整個東南亞都十分常見的爪哇犀牛(學名:Sunda rhinoceros),如今只能在爪哇西部的烏戎庫隆國家公園看到,其數(shù)量已經少于100只。

在靈長類動物中,生活在非洲中部和東部的山地大猩猩(學名:Gorillaberingei beringei)也十分孤獨。由于人類不斷地侵擾它們的棲息地,山地大猩猩不得不搬到海拔更高,環(huán)境更惡劣的地方。造成棲息地喪失的原因包括戰(zhàn)亂難民的涌入、農業(yè)開荒和燒炭等活動。過去幾年間,保育工作的開展使山地大猩猩的數(shù)量保持穩(wěn)定,現(xiàn)在估計已經有接近900頭,但它們仍然是極度瀕危的物種。

動物們的生存環(huán)境跟人類的活動分不開,人類必須控制自己的活動范圍,給動物留一個生存的空間。不要濫殺濫捕,保護自然。(來源:趣聞獵奇)